吴顺珍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显示内容
2013南京艺术机构发展:南京实力不可小觑

与每年春秋两季高调曝光的拍卖行不同,作为一级市场的艺术机构似乎总被放置在镁光灯后面,但这也丝毫不能抹杀各类艺术机构对艺术品市场的参与和推动。在过去的一年,南京举办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大大小小几百次。那么,在2013年,南京发生了哪些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和过去相比,南京的当代艺术机构有哪些突破性的发展?记者在与各艺术机构负责人的谈话中感受到,南京地区艺术机构的发展并不像之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在“夹缝中生存”,而是颇具实力。另外也有些人对南京艺术机构的发展有所担忧,坦言当下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认识不足,“倒爷”现象比较严重。四方当代美术馆先锋当代艺术中心朱彤:除了北京和上海南京排第三类似“南京当代艺术机构在夹缝中生存”这样的悲观论调在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看来,似乎还停留在表面。他说:“南京的艺术机构,除了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院以外,还有很多私营的美术馆,在拥有重量级藏品方面,这些私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而言都是屈指可数的。除了北京和上海,我可以毫不谦虚的讲,就是南京了,我们不要看轻自己”。朱彤提到的几家艺术机构,其中就包括才开馆不久的四方当代美术馆、可一美术馆等等。在他看来,这些艺术机构的发展势头正猛。先锋当代艺术中心每年的运营投入在三百万到四百万,“南京艺术机构还是比较有实力的,购藏资金就达千万以上。藏家的购买力也很强,一些企业老板会不惜重金购买艺术品。”朱彤说。有人说,南京过于低调和内敛。朱彤直言:“六朝古都的当代艺术收藏向来低调神秘。在成都或者杭州,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展览都会被媒体炒得很热闹。相反南京的艺术机构就比较内敛和低调,其实这些艺术机构已经做过了很多的展览和艺术活动,但是在未来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宣传,要更主动、全面地参加国际国内性的展览和活动。”作为南京首家集艺术展馆、画廊、艺术衍生品商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先锋当代艺术中心的开馆展曾轰动一时,25位包括方力钧、周春芽、曾梵志、张晓刚等中国当代艺术大腕的绘画作品吸引了众多低调神秘的江南藏家和艺术界大腕。而2013年底成功吸引近五六万客流量的张友宪个展以及二百余万元的艺术衍生品销售额,都为该馆未来的运营和发展开了个好头。不难发现,这也是朱彤对南京当代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养墨堂吴维超:继续关注有实力的画家当代水墨在2013年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艺术板块。在过去一的年,不仅是南京,全国范围甚至国外的艺术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当代水墨艺术,大大小小的“墨展”层出不穷。南京养墨堂美术馆在去年一共举办过15场展览,更多关注的是当代水墨领域。馆长吴维超介绍,跨年展“工不可墨”中国工笔画邀请展邀请了包括方骏、朱建忠、徐乐乐、江宏伟、何家英等30位名家,这是该馆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在过去一年来,当代水墨可以说是当代艺术中行情最好的板块。“和过去两年相比,我们关注的艺术家作品价格有大幅提升,翻了2-3倍。接下来会继续关注有实力的画家,真正有实力的画家会陆续占有市场,发展前景潜力无限。”吴维超说。古岸艺术中心吴厚刚:做当代艺术或存风险不仅外地人,很多本地艺术界的人士普遍认为,南京的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不温不火。作为国画重镇,靠着传统起家,却有点固步自封。许多当代艺术机构在大张旗鼓地宣布开馆之后,却又在短时间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消失匿迹。然而,谁都知道,南京曾经是当代艺术的发源地,在八十年代就孕育出很多当代艺术家,很多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理论和作品都诞生在这里。古岸艺术中心负责人吴厚刚坦言“南京缺乏当代艺术的土壤,在南京做当代比较有风险”。古岸在过去的一年里举办了18场展览,这在南京众多艺术机构中举办展览的数量几乎是最多的。该馆除了主推李强、聂危谷等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外,还关注了赵怡文、黄岑这样的年轻艺术家。除此之外,购得艺术节的举办,成功推出“买得起的艺术”理念。不过,“受大环境影响,2013年和2011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比2012年要好。”吴厚刚对记者说。在谈及现在的收藏趋势时,吴厚刚认为,很多人的收藏习惯还是以投资为主,不是因为喜欢而收藏,期待民众将眼光放长远,多关注一些前瞻性的当代艺术。更斯艺术馆王昊:“倒爷”现象比较严重最近,艺术品权威网站雅昌网对其黄页上的画廊进行数据统计,在一百位买家的构成比例中,江苏的购买力排名第三。其中,当代水墨最受江苏人关注,并指出“‘倒爷’太疯狂,促成了当代水墨二手集散地。”这一观点似乎与更斯艺术馆馆长王昊的看法不谋而合。王昊指出,“目前,市场上倒爷多,跟风现象比较严重现象”,更是直指艺术市场陷入一种“怪圈”。“人们忽略了关注艺术品本身,官本位思想严重,哪个人升了官,社会地位比较突出,就买哪个人的作品。”王昊还不点名地提到,在市场大潮下,有一些艺术机构把不住底线,很快会降格成为他眼中只管买卖画的“画廊”身份。在他看来,艺术机构过于参与市场,是一种自我贬低的行为,艺术机构的发展之路还要假以时日的探索。

Processed in 0.116(s)   10 queries